導語:零售業以及商業地產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模式有創意,確實可以成為商場的一大亮點,廣州也有實行的商業環境。對商場而言,“夜店模式”并非立竿見影的增加銷售額的方法,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有成效,而在培育期間會比較痛苦,需要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
近日,上海人流量最大的商業圈之一淮海路出現了“夜店模式”的商場——環貿廣場IAPM宣布試營業,其間百貨業態營業時間將會延長至晚上11點,打破一般商場晚上10點關門的慣例。有廣州的消費者慨嘆為何廣州還沒有類似的“夜店”可逛,而業內人士則認為,這種模式雖然有創意,但要實行起來需要考慮的問題頗多,而且還要“看地頭”,讓消費者有“夜逛”商場的習慣,還需要一段“相當痛苦”的培育期。
廣州有“夜店模式”的土壤
商場的“夜店模式”APM,其實是源自于香港的商業理念,即把英文“AM”(上午)和“PM”(下午)融合起來,大部分店鋪營業至凌晨甚至通宵。8月初開始在上海環貿IAPM商場試營運,營業初期,首批商家僅占總商戶數的一成多,零售時間只比傳統購物中心延長一小時,要等其他商家的陸續進駐后,根據客流的情況商場再考慮是否推遲結束營業的時間。實際上,APM商場在香港和北京已經運營得比較成熟。
零售業以及商業地產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模式有創意,確實可以成為商場的一大亮點,廣州也有實行的商業環境。摩登百貨副總經理駱建基表示,在廣州凌晨外出吃夜宵、蒲夜店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加上30至40歲新興富人增加,廣州開夜行商場是有土壤的。受到電商沖擊、消費低迷,百貨增長放緩,開拓夜行商場或是新的掘金點。
商業地產資深管理人士李健輝表示,廣州有著許多實行“夜店模式”的有利條件,包括廣州本來就是一座“不夜城”,夜生活豐富,市民入眠時間都比較遲;氣候四季如春;舉辦亞運之后,市容市貌有了巨大變化,出現了“小蠻腰”、花城廣場等城市新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廣州游玩。先在廣州實行“夜店模式”的商場,對商場而言是一個亮點,可以省下不少的宣傳費用。
“夜店模式”必須要“看地頭”
商場的“夜店模式”,對于消費者還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這個全新體驗無疑有著一定的吸引力,但要商場實行起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首先要考慮的是商場的地理位置。李健輝認為,商場所處的位置客流量是否足夠大是很關鍵的,商場集中度最高的天河路商圈、規劃商貿旅游一體的北京路商圈的商場就相當適合實行“夜店模式”。東山百貨大樓市場部經理戴崇業認為,“夜店模式”的商場必須有餐飲、電影等配套,才能對消費者有足夠的吸引力,對單體店、傳統百貨是行不通的,但是天河城、正佳廣場這類Mall倒是可以嘗試。
然后要考慮的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戴崇業表示:“現在一般到了晚上9點半,顧客已經走得差不多了,消費者也覺得那個時間要不回家,要不出去蒲夜店。”新光百貨副總經理胡利萍表示,新光百貨在周年店慶時也做過“36小時不打烊”的活動,但晚上過了10點后客流量明顯減少,凌晨時分更需要大力度促銷措施來吸客。
最重要的一點是運營成本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營業時間整體推后,運營成本不會增加太大,但是如果是順時延長,運營成本就會增加,也要考慮員工上班時間編排以及下班后的人身安全、交通等問題。對商場而言,“夜店模式”并非立竿見影的增加銷售額的方法,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有成效,而在培育期間會比較痛苦,需要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