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衣品牌商與零售商買主而言,在設定更高的生產標準及建立較以往更復雜的供應鏈時,采購移轉的復雜度亦隨之增加,故品牌商與零售商在提高生產標準并建立復雜化供應鏈的同時,更換供貨商時更需考慮所有風險。
◎買主想要有效率的更換供貨商,且確保其符合所有要求,就必須了解供應國的政治與文化背景,并且與新的制造商就目標明確溝通。
◎英國Smartway顧問公司董事長Emma Wilson認為,企業專業性特定類別產品的采購可能會移轉至另一國家,例如:運動服采購移轉至前蘇聯境內,因該地區有部份供貨商聚焦于生產具質量的技術性產品。
◎美國Synergies Worldwide公司的創辦人兼總裁Munir Mashooqullah則認為,同樣的,產品移轉亦可能發生在同一國家內,并以越南為例,因越南不僅僅生產基礎原料,亦已開始發展優質戶外及機能性服裝的專業生產。
◎Mashooqullah表示,買主尋求采購移轉的主要因素,系為尋求較低成本的供貨商。此外,亦關系到勞工移轉與原料成本,舉例來說:貿易協議有助于外包生產的國家在成本上更具吸引力,例如:由于巴基斯坦與歐盟的優惠關稅待遇(GSP+)及貿易協議,使得企業現在逐漸轉向巴基斯坦采購。
◎此外,當更換新的供貨商時,買方將面臨生產問題及無軌跡可循的延遲交貨風險,無從得知供貨商是否會準時運送合于質量的商品。你可能會訝異于平常視為共同規范的事情竟會變成問題,所以即使覺得可能是在浪費時間,亦應透徹檢視每個細節,盡一切可能完全厘清每件事。明確溝通
◎Wilson表示,要達成一有效率的供應鏈,買方與供貨商之間的明確溝通為決定性的因素。溝通可能看似明白且直接,但卻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尤其是面對英語(全球主要商用語言)能力不佳的供貨商時,語言障礙更為主要的挑戰,此一挑戰雖然隨著國際貿易的普及與企業的增加已有改善,然而,有時因為口語表達未能正確翻譯,溝通上的輕忽仍可能造成誤解。
◎Wilson提醒買主,如果可能,一開始應讓新的供貨商準備測試訂單,而不是直接指定整季的產品,惟實務上仍應顧及與供貨商的需求平衡,提出足夠吸引供貨商的交易。慣例與文化背景
◎買主最終仍需學習并了解其海外采購國的商業慣例及文化背景,以利發現最適合本身需求的供貨商。
◎安候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全球消費市場部門的主席Willy Kruh表示,視某些國家具有同構型是錯誤的觀點,即使在同一國家內亦會存在差異,以印度和中國大陸兩國為例,即使在不同的省份間,依舊可能存在嚴重的文化、慣例及政治觀點歧異。而理所當然的,”新供貨商遵循社會及環境永續標準”為主要風險之一,故買主需確保新供貨商的企業政策與慣例符合地方法規及企業本身的政策與慣例。
◎根據英國Clothesource公司總裁Mike Flanagan的看法,近兩、三年來,買主的需求在各個新領域都趨于成長,包括增加的環境與社會標準。故當企業的政策與需求變得更復雜時,將會發現要確保供貨商符合其標準的挑戰亦隨之增加。整體局勢
◎Flanagan補充說明,在未來的5年內,一家買主要負責的個別產品數將會持續成長,企業供應鏈的復雜度很可能亦增加,此外,來自消費者對企業供應鏈的監督亦會增加,均會使買主的經營越來越艱難。
◎他強調,買主需要與其標準相連結的明確目標,且必須重新評估其設定承擔的責任,例如:買主通常會設定其供應地區與國家的政治持續穩定,依此擬定計劃。我們向來將制造國的政治穩定視為理所當然,在過去數年間,中國大陸不論自價格與質量上獲利多少,主要仍是由于驚人的政治穩定,使得每個人都移往中國大陸。
◎即使一供貨商表現很好,品牌商仍應記得注意整體局勢,尤其重要的是,要記住他們并非處于周遭可受控制的世界,因此,認真地將任何可能的重要替代地區納入范圍內。Flanagan提醒企業,于擬定計劃時,不但要留意紡織品與成衣產業,更要關注全球各地的事件可能造成的改變,并做好規劃以應對可能的變動。
◎Kruh則提醒企業,更換供貨商時應多做研究:于轉換過程中是否受到類似KPMG等單位的輔導;或與其它已有轉換經驗的類似機構討論;或擬定主要的問題與解答,以更了解動機與相對的風險等。于采取此類重大轉換前先做好適當的準備,永遠是個好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