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不久前發布的2014年進出口數據,2014年全年出口增速同比僅增4.9%,延續了個位數增長的疲弱態勢,與2008年金融危機前出口黃金年代動輒20%以上的增速可謂天壤之別。
出口增速的持續下滑,既有全球經濟衰退等周期性原因,但主要還是由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等挑戰造成的結構性因素引發。1978 年下半年中國開始實施經濟改革,當時國民人均GDP 僅為200 美元。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工業實現了迅速發展。在花費時間相對較少的情況下,中國崛起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牢牢支配著國際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
然而,許多原本相當成功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如今卻因生產成本迅速上升而陷入掙扎。尤其在2004至2014年間,受不斷凸顯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的影響,中國的外來務工人員收入年均增長率高達15%。而生產成本的變化與其說是周期性因素,不如說更像是結構性因素。正是受此影響,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發動機的沿海經濟區,目前正身處困境。
中國的出口行業本身也面對非常大的轉型壓力。一方面,國內勞動力和其他要素成本顯著上升,使得曾經成功的一些企業和產品逐漸地失去了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讓全球市場的需求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供應鏈也不斷地從發達國家遷移到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出口制造業升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轉型升級“是每每縈繞在出口制造企業主腦海中的詞匯。究竟應該怎么轉?大家心里可能都沒底。畢竟,要跟過去的模式說再見,踏入陌生的發展道路,總是令人痛苦的過程。國際物流巨頭UPS最近發布了它們針對出口制造企業的調研報告,其中便對企業的轉型升級方向提了四點建議,頗有啟發:
一、加深對客戶業務和所在市場環境的認知
1,搜集市場信息,掌握最新趨勢,確保產品完全符合客戶對服務和技術的預期;
2,收集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最新信息,獲取競爭先機;
3,培養跨文化的商務和語言技能,與海外客戶更緊密溝通;
4,了解國際客戶所在市場的法律和法規。
二、提升與客戶的關系
1,助力客戶實現創新,取得市場先機;
2,突破簡單的供應商關系,與客戶建立伙伴關系,共同拓展新市場。
三、利用物流獲取競爭優勢,創造價值
1,使客戶的全球物流能力能夠滿足其顧客的需求,以此改善客戶體驗;
2,完善全球物流服務,為客戶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和更高的響應性。
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完善企業戰略
1,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優化產品;
2,發展企業戰略規劃能力,不斷完善業務模式。
以上的建議都是從企業戰略高度進行定義,雖頗為理論,但的確是企業決策者需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這個大變革年代,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放眼未來,出口仍將是支持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這一領域的機會仍然很多,關鍵是你要跟上時代步伐,積極改變提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