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開潤股份(300577.SZ),相信大多數投資人都是從小米供應鏈開始,從最初的小米箱包再到后來的去小米化產品90分,公司一步步在C端通過互聯網運營成為了國內市場份額是第一,也連續4年拿了天貓雙11箱包類的第一。C端的成功讓更多的投資者將視野留在了公司的箱包業務上,然而就在最近,公司的一起對優衣庫核心供應商的并購讓投資人對開潤又有了新的了解。

9月23日,開潤股份公告以自有資金人民幣3.26億收購上海嘉樂股份有限公司28.70%股權,另通過全資子公司參與投資設立的基金以1.24億元收購上海嘉樂10.9%股權,這筆交易在10月21日已經完成。借此公司進入到了服裝B2B的代工生產領域。
為何要從箱包跨入到服裝領域?背后公司看到的什么機遇呢?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涂鴉》了解,這與開潤對標的兩個榜樣有著巨大關系。
榜樣一:服裝代工企業申洲國際(2313.HK)。這是一家做服裝代工的港股上市公司,上市這么多年憑借著在服裝代工領域的實力,已成為2000億市值的隱形冠軍。10年間從60億營收發展到了200億營收的規模,服裝代工的行業空間不小。
榜樣二:消費電子企業立訊精密(002475.SZ)。一家和服裝不沾邊的企業為何也成為了開潤的榜樣呢?公司管理層看到的是其產業并購的能力。立訊精密的成長和產業并購有著極大的關系,通過并購獲取新業務的同時獲得新客戶,10年間,立訊精密從10億營收壯大至了600億,市值更是達到了4000億。這正是開潤想要借鑒的地方。
有了榜樣的力量,再回看開潤近期的并購似乎更能理解公司想要做什么了。作為箱包起家的開潤,基于箱包和服裝在工藝上有相近之處的特點,以及公司內部大量來自服裝企業的管理層,跨入服裝代工領域正是基于看到了申洲國際的例子,這個領域能夠容納大公司,再借鑒立訊精密的例子,新切入的客戶與原有的業務又可以形成互補,節省了拓客時間。
據《財經涂鴉》了解,未來B端業務的將成為開潤未來5年的戰略重點。
在這個時點戰略性的重視并購,開潤是看到了什么機遇呢?原因有三。
第一、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尤其在疫情背景下,這樣的趨勢更為明顯,頭部企業面對疫情的恢復能力更強,在公司原有的箱包業務上,不論是Nike還是VF集團都更傾向于將訂單集中給優質的供應商,這也是開潤能獲得更多訂單的原因。
第二、行業參與者在老化,紡服行業的產業轉移正在經歷著由大陸向東南亞的第五次轉移。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內陸、港澳或日韓的企業創業者正在逐漸的退出,不乏年齡較大的創業一代,無人接班,而這些資產中也不乏優質的企業,這就為開潤提供了機會。
第三、公司嘗到了并購的甜頭,切入重要客戶VF,也正是得益于當年公司的并購,在并購整合一年后開潤便在VF獲得了翻倍的訂單增長。
有并購整合的能力,看到了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年輕的開潤管理團隊制定了B端業務未來的五年并購大計。
據《財經涂鴉》了解,公司管理層計劃,未來5年通過內生加外延并購的方式將開潤股份的B端業務壯大至200億營收規模。這對目前包含C端業務全年營收27億規模的開潤來說,預計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